新闻动态

施蕴渝院士来所作学术报告

时间:2008-07-30

  

   7月29日,施蕴渝院士应电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邀请访问我所,并作了题为“核磁共振研究蛋白质分子相互作用的三维结 构基础”的学术报告。
   生物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生命现象的基础,对于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的研究可以使我们了解生命现象的机理,阐明生命活动 的规律。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的研究一直是生命科学的重要研究内容。核磁共振波谱技术在研究瞬时的、低亲和力的、动态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得到解离常数的数值,获得 相互作用界面信息,确定相互作用的关键残基、以及蛋白质的动力学性质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施院士的研究组近年来在核磁共振波谱技术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方面取得了许多重 要的研究成果,目前的研究方向集中在研究人体以及其它真核细胞中与基因表达调控有关的蛋白和人体细胞联结蛋白,它们与其它蛋白质以及小分子物质的相互作用对于蛋白质功 能以及细胞活动的影响。施院士结合自己研究组在近年来的研究结果,详细的阐述了核磁共振波谱技术的研究进展以及发展前景和趋势。
   施蕴渝,女,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1965年7月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物理系。1965年9月至1970年2月 ,任卫生部中医研究院实习研究员。1970年2月至今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1979年至1981年在意大利罗马大学物理化学系作访问学者。1984年6月 至1985年1月及1990年3月至9月,在荷兰格罗宁根大学物理化学系合作研究。1994年1月法国巴黎南大学,在C.N.R.S酶学及生化结构实验室做合作研究。1995年11月及1996年3月至4 月在法国NANCY大学CNRS理论化学实验室合作研究。
   施蕴渝院士曾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首任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术委 员会结构生物学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教育部高等学校生物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常委。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 学基金委项目负责人、973项目中的课题负责人以及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项目负责人。
   施院士在蛋白质分子设计及药物设计有关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学的研究方面,包括酶与底物,药物与靶分子结合自由能的计算 ;蛋白质稳定性的计算机模拟;蛋白质分子的随机动力学模拟;蛋白质静电相互作用研究,以及酶作用机理的计算机模拟等研究中,取得了一些有创造性的研究成果,为这些理论 和方法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曾获1996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1999年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1992年、1996年曾两次获"863"计划先进工 作者三等奖。由于具有较高学术造诣,在高等职业教育工作中贡献突出,2007荣获国家教育部授予的第三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