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四川大学刘犇研究员、陕西师范大学郑浩铨教授、上海科技大学马延航研究员到长春应化所作学术报告

时间:2023-05-30

  523日,应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绿色化学与过程实验室邀请,四川大学刘犇研究员、陕西师范大学郑浩铨教授、上海科技大学马延航研究员到所进行学术访问与交流,做客“绿色化学系列讲座”,三位教授分别以“介孔贵金属纳米材料的合成化学和催化机制”“异质界面材料的设计组装及其催化性能研究”“微晶结构解析和手性确认为题作了学术报告。报告会由赵凤玉研究员主持,并为各位老师颁发了“绿色化学系列讲座”纪念牌。 

  刘犇研究员基于无机贵金属纳米材料的多孔化可以提高原子利用率和结构稳定性,通过调控反应中间体的吸/脱附性能,实现了催化性能的突破。刘犇研究员,四川大学化学学院,研究员。2013年获得上海交通大学应用化学博士学位后,在美国马里兰大学和康涅狄格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17年加入南京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开展研究工作,教授,独立PI2021年调入四川大学化学学院,独立PI。入选江苏特聘教授支持计划(2017年)、江苏双创团队(核心成员、2019年)等。主要从事介孔贵金属化学相关工作,近五年在JACSAngew. Chem.Adv. Matter.CCS Chem.等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曾获得2016年上海市优秀博士论文奖、获得2020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的新锐科学家称号和2023Advanced Materials“Rising Star”称号,入选2017年江苏特聘教授和2019年江苏双创团队(核心成员)。 

  郑浩铨教授基于复合材料是由存在多种结构单元或组分间的异质界面,通过复合催化材料中异质界面的合理设计及可控调节来提升本征活性、传质/传荷效率等方面来实现高效催化。郑浩铨教授,分别在2006年和2011年获得上海交通大学学士和博士学位。2012.05-2016.08赴斯德哥尔摩大学邹晓冬教授课题组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6年加入陕西师范大学并任职至今。2017年入选陕西省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青年项目。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及陕西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目前在CCS Chem.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Chem. Sci.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80余篇,被引用5000余次。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具有异质界面的多级结构材料设计及构建;多级结构材料固相转变过程中界面发生的变化对催化性能的作用机制研究。 

  马延航研究员通过三维电子衍射方法,进一步揭示了新物质和新材料的微观结构。主要内容包括:结合快速冷冻和低温处理技术,解析了共价有机框架原子分辨晶体结构;结合遗传算法和粒子群算法,使用低分辨率三维电子衍射数据解析了有机框架的晶体结构;开发了晶体手性确认新方法。马延航研究员, 本科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博士毕业于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2016年入职上海科技大学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任研究员、课题组组长。研究方向主要是电子晶体学新方法开发或发展,以及围绕多孔框架材料的精准结构解析,已在ScienceNature Materials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面上项目,参与重点项目和重大仪器专项等,曾获国际分子筛协会Breck奖(2017年)和中国分子筛新秀奖(2017年)。担任中国晶体学会青委会委员和中国原位电子显微学方法专业委员会委员。 

  (供稿:绿色化学与过程实验室 撰稿:苏辛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