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宋术岩、姜秀娥、汤朝晖荣获2020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时间:2020-11-23

  近日,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所宋术岩、姜秀娥和汤朝晖3位研究员获得2020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宋术岩,研究员,稀土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2009年毕业于中科院长春应化所获博士学位。主要从事纳米催化材料的功能导向设计合成及性能调控的研究。针对纳米催化材料微观结构及表界面态精细调控科学问题,围绕氢气制备和氢能在精细化工领域的应用,制备了高性能贵金属@CeO2、过渡金属氧化物、碳基非金属复合催化材料,研究工作丰富了人们对纳米催化材料组成结构与其催化性能的构效关系、演变规律以及杂化复合材料耦合增强效应的理解,为设计合成新型高效催化材料提供了科学依据与技术支持。以第一作者或通讯联系人身份发表相关论文68篇,包括Angew. Chem. Int. Ed.5篇,Chem1篇,Adv. Mater.7篇,Adv. Energy Mater.5篇,Chem. Sci.5篇,Chem. Soc. Rev.2篇等,10篇论文入选ESI前1%“高被引论文”;2009年获得吉林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一等奖(排名第一); 2015年首批入选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优秀会员;2018年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一等奖(排名第二)。

  姜秀娥,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5年博士毕业于中科院长春应化所。2006年-2010年先后在德国Bielefeld大学、德国ULM大学及德国Karlsruhe技术研究所从事洪堡学者及博士后研究。2010年加入中科院长春应化所电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13年获“优秀青年基金”资助(结题优秀)。主要从事谱学电化学分析、纳米尺度细胞相互作用机制及效应的研究。针对生物膜水合及其效应化学测量方法的缺失,基于水(干扰)的强红外吸收及电磁场限域增强效应,发展了水加强的表面增强红外光谱新技术,突破了传统红外技术无法研究界面水的瓶颈,并发展了原位“水”探针,揭示了水合双层膜界面非共价相互作用力,实现了局域水的界面选择性探测及氧化还原微环境与结构水对细胞凋亡的调控。在SCI期刊共发表论文80余篇,以第一作者和通讯联系人等在Proc. Natl. Acad. Sci. USA,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ACS Nano, Adv. Funct. Mater., Anal. Chem.等学术刊物发表文章80余篇,SCI他引3700余次。参与撰写两本英文书籍;申请及授权中国发明专利6项;先后主持了包括中德国际合作及优秀青年科学基金等在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省部级项目7项;曾获中国科学院宝洁奖学金、德国亚历山大洪堡奖学金、吉林省三八红旗手、全国五一巾帼标兵等奖项和荣誉称号。现任《高等学校化学学报》第一届青年执行编委。

  汤朝晖,男,1976年9月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生态环境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生物医用高分子课题组。2005年3月博士毕业于中科院长春应化所。2005-2008年先后在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和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做博士后。2009年招聘回长春应化所。主要从事高分子载体抗肿瘤纳米药物研究。针对传统抗肿瘤纳米药物存在的渗透和靶向能力低等问题,提出了肿瘤“边缘与中心”协同治疗和“凝血靶向”等的纳米药物研究新思路,发现纳米技术可以显著提高血管阻断剂的的肿瘤血管靶向性和抑瘤能力,构建了高分子血管阻断剂,把纳米药物的瘤内渗透能力低从“缺点”转变为“优势”。在Advanced Materials、Advanced Science、Progress in polymer science、Nano Letters、Chemical Science、Biomaterials、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等知名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申请中国发明专利40余项,其中已授权专利30 余项,申请PCT专利2项,获授权美国专利1项。2011年首批入选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2015年首批入选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优秀会员;2019年获得吉林省科学技术一等奖(排名第二)。所开发的以聚谷氨酸接枝聚乙二醇为载体的顺铂纳米药物实现了技术转让。